自主创新破解行业难题 大数据为光纤制造注智赋能

访客2年前AI生活133
自主创新破解行业难题 大数据为光纤制造注智赋能

作为光纤光缆产业链的源头,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制造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其生产技术难度高、工艺复杂,相当长一段时间被国外垄断。而光纤预制棒对光纤的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技术难度最大和利润最高的环节。

2021年,烽火通信开始探讨大数据分析在光纤预制棒制造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决定将烽火通信自有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光纤预制棒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历经9个月的探索、11次数据建模分析,最终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光纤预制棒制造领域的数据分析模型。

大海捞针,溯本求源

光纤预制棒的生产流程包括芯棒的生产、子棒的延伸、外包的沉积三个关键步骤,其中包含10道工序。仅在芯棒生产阶段,生产过程中工艺监控的参数就多达178项。目前,单根光纤预制棒可拉制光纤长度已达一万公里以上,即使是直径为150毫米、长1500毫米的光纤预制棒拉出来的光纤长度也可达到2000公里以上。以光缆常规段长2公里为例,2公里仅占光棒生产总长度的0.02%~0.1%。如果光缆中的一根光纤出现问题,要做到光纤数据到光棒生产工艺数据的还原,无异于大海捞针。

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对异常因子挖掘和可交互多因子分析,创建大数据分析模型,即可自主实现根因挖掘,解决溯源问题。通过充分挖掘和释放海量数据的价值,及时分析影响因素,从而解决产品质量异常问题。

求同存异,化繁为简

光纤预制棒要经过4道生产工序和6道加工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数十台生产设备,产品的最终质量是由各工序的作用相互叠加共同影响的。不同时段和不同设备上,各产品间经常会出现差异性。而半成品间由于存在差异,对生产排产来说非常不便,严重时会影响交付。

大数据分析建模可对不同设备之间、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进行横向分析,同时,对不同设备进行纵向分析。数据建模会根据长期、近期和相邻产品之间三个层次的工艺表现以及成品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实时动态化预测产品的质量,将大数据分析结论应用于半成品标准制定、工艺参数调整、生产方案制定等多个场景,进而解决生产端诸多问题。

精准预测,扶摇直上

光纤预制棒产品质量的优劣往往需要通过光纤的测量结果才能最终判定。然而,从芯棒的生产到拉制出光纤需要经历近1周的时间。如果在芯棒生产时发生异常,最终产品流转到光纤生产,其损失将扩大数十倍。因此,做到半成品质量的精准预测是光纤预制棒制造领域中的重大难题。

大数据可进行产品履历分析,包含对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进行数据深度学习。经过大数据分析强化工程控制,提高光纤预制棒的生产质量预测精准度,从生产源头提高产品生产的稳定性,使光纤预制棒生产合格率达到98%以上,居业内领先水平。

当前,数据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烽火通信持续将大数据领域的技术研究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场景相结合,自主创新研发了大数据智能化系列产品,贯穿数据的“存储计算、数据治理、智能分析、快速开发、场景刻画”全生命周期,真正实现了光纤预制棒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风险预判、全景呈现,推进棒纤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下一步,烽火通信将立足自主创新,以打造信息领域的“大国重器”为己任,助力各行业构建核心数据资产,不断融合丰富智能制造场景、强化数字生产能力,力争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疑问请联系QQ:362580117!

相关文章

复星数字化背后,藏着支付宝的另一面

复星数字化背后,藏着支付宝的另一面

今年春节期间,复星的办公室里,一群人围在电脑跟前紧张而兴奋地盯着屏幕。屏幕上正在展示的,是“豫园灯会”慢直播的后台数据。 过年到豫园赏灯会,...

诸暨店口推动传统产业技改 “链”接智能 铜镇升级

诸暨店口推动传统产业技改 “链”接智能 铜镇升级

“两个月投了500多万元,目前生产设备全部实现联网。下一步,生产系统将和公司的管理系统相连。”浙江波士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波对智能化车间改...

百度沈抖发布新一代云战略:云智一体,深入产业

百度沈抖发布新一代云战略:云智一体,深入产业

9月6日,2022智能经济高峰论坛顺利举行。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百度公司...

对话Matrix Origin王龙:想要做数据库领域的iPhone

2020年,王龙从腾讯离职,年底创办了Matrix Origin(矩阵起源),一家研发、运营开源数据库软件MatrixOne,并尝试从中寻求商...

陶圣加入库萨科技担任CTO,进军无人环卫行业

陶圣加入库萨科技担任CTO,进军无人环卫行业

小编获悉,前芯驰科技AI算法业务负责人陶圣正式加盟无人环卫公司“库萨科技”,成为联合创始人,并任CTO。 陶圣在2007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

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本土供应商如何携芯片厂家“顺势而为”?

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本土供应商如何携芯片厂家“顺势而为”?

也许很多人觉得难以置信——如今炙手可热的自动驾驶,最早的雏形居然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据文献记载,世界上第一辆无人地面车辆是西班牙发明家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